八年级命题作文《个性》,请教如何上这堂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0:53:16
明天(2009年6月19号)到一学校试讲
上课内容:命题作文《个性》
上课班级:八年级
学校状况:县城中学
我的状况:长期教高中语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了解有限
初步设想:从“选材”着手
有一个难点:关于“个性”的界定
期望的回答:
1、从初中作文,我这个定位是否合适?如何不合适,可以从哪里着手?如何合适,您有什么建议和构思?
2、有没有教学实录或者教案可以参考?
3、从您的经验出发,还有什么别的建议。
谢谢大家,期待回答,我再给分
1、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多年,常听到一些语文老师抱怨:作文难教!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无话可说”,最后就依《作文选》的"葫芦”,画了一个“瓢",往往千人一面,毫无真情实感。如果要堂上作文,那就东拉西扯,废话连篇,凑足五六百字,就草草收场。这确实是当前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其实,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能力的成长过程是有阶段的,而第一阶段是“无话可说”,这并不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差或者是学生不愿意去写好,而是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成熟的表现。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应怎样扭转这种局面呢?
一、创设可感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设置情境,就是通过一定事物的形象描述或模拟,主动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思维的空间。这样,更便于学生把握住写作的重点,走出无话可说的困境。如《饭票丢失以后》、《妈妈的唠叨声不断》,《快班,我向往你》等作文题,就给学生以很好的表现空间,学生一下子就能把握写作的重点,话闸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还怕没话可说吗?创设假想情境时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范围、思想状况等密切结合。以“互助现象面面观”为例,经过讨论我们确立了几个情境:①给有困难的同学捐款中的所感所想,②为父母做点事的背后,③有人需要救助你该怎么办。在课堂发言、相互交流中,我鼓励学生实话实说,大胆说,从反面说,发散说,往深处说。谁要能打破常规,说出有独创性的见解,大家以掌声给予鼓励。
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这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的原料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之中,生活中的素材是可以提炼出作文题材的。小到洗脸刷牙,大到山崩地裂,都可以提炼出作文的题材。生活中的任何素材只要经过恰当加工,都完全可以使用在我们的作文里。
设题《我的一天》,使用记流水账的方式列出提纲:
1.早上起床晚了,未吃早饭就匆忙骑车上学。
2.路上车坏了,总也修不好,急死了。后来一个过路人帮忙修好了车。
3.在校门口买了早点,进校又被值勤的校长拦住,说第一节课前不能买吃的。早读没赶上,被班主任批评。
4.放学回家,父母都不在家。自己煮饭,半生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