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用鳕鱼后为何便便成黄油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1:10:04
我的宝宝一岁了,一直以来,我都给他保持一月两三次的鳕鱼,开始没注意,后来无意间发现宝宝放屁屁时喷出黄油状液体,并带有腥臭味。很是担心,这种现象在宝宝每次吃完鳕鱼第二天便便时出现,急求答案 !谢谢

鳕鱼,刺少肉嫩味美,很适合孩子食用,营养价值也高。许多母亲因此对其青睐有加,时常给孩子做鳕鱼吃。更何况,超市里的“鳕鱼”都很“价廉物美”,每斤才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只是有些令人困惑的是,这些“鳕鱼”都有着不同的名字:“银鳕鱼”“鳕鱼块”“鳕鱼片”……如果你很执著地问超市员工这是不是鳕鱼,不少员工都会告诉你:没错!就是鳕鱼!
  事实上,这种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一斤的“银鳕鱼”和“鳕鱼块”,不是真正的鳕鱼。

  食用这种“鳕鱼”,甚至会有腹泻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基于此种原因,日本和意大利等国都已将其列入“禁止入口”鱼种。

  超市里卖的鳕鱼块(上)每斤价格不到20元,而记者在水产批发市场上看到的鳕鱼制品(下)每斤则有上百元。

  ■鳕鱼?油鱼?

  家住北京海淀区的李女士很喜欢吃鳕鱼。4月初的一天,她的父母从中关村物美大卖场买来一种名为“银鳕鱼”的冷冻鱼块。李女士觉得,“鳕鱼”没有刺,营养价值又高,很适合给自己1岁多的孩子吃。于是第二天,李女士就给孩子做了煎鳕鱼块。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吃完之后,连续数日都出现了腹泻的症状。那段时间,李女士每次打开尿布,都发现孩子的排泄物主要是油。

  李女士对此很困惑,吃鳕鱼为何会有此种反应呢?于是她上网查看,发现她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早已在香港等地出现过。而她给孩子食用的这种“银鳕鱼”,很可能并非是真正的鳕鱼,而是“油鱼”。

  “油鱼”,是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通称。其商业价值并不高,属低价鱼类,因为含油量高,主要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2007年3月,针对不少香港市民购买“鳕鱼”后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香港特区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在调查后发布新闻公报,提醒公众注意鳕鱼与“油鱼”的差别。公报指出,鳕鱼的脂肪含量少于1%,而异鳞蛇鲭和棘鳞蛇鲭(“油鱼”)脂肪含量约20%,还含有一种名为蛇鲭毒素的天然蜡酯。由于蜡酯在人体内难以消化,因而囤积在直肠,导致排油腹泻。

  公报称,排油腹泻与普通腹泻不同,不会导致体液流失,因此不会致命。并非所有人士均会受该蜡酯影响。不过,对于受影响人士,排油腹泻会令人非常不适,患者一般会在进食“油鱼”后30分钟至36小时内出现胃痉挛,以及急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