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9 18:59:29

儒家仁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中国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仁学思想对社会成员的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调节人际关系、增强家庭亲情以及对当政者推行“仁政”、“德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仁者,爱人”,仁学中讲求爱人,这是目的。爱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的,首先,你必须是一位“仁者”。怎么成为一位仁者, “为仁由己”,注重公民自身道德文化素质与思想品行的修养。每个人都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遵照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不逾越规范相对应的准则,努力从善,身体力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塑造出良好的个人道德,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秩序。在自身道德修养提升的基础与前提下,我们的言行、思想觉悟有所规范。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以礼相待,至诚至性,社会人际关系融洽,天下一片和平景象。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及为关键与基础的一步。

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的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如果我们抛弃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提倡什么“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那么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吗?你能真正地爱护别人吗?所以任何对人们的社会规范的具体要求它都必须有—套伦理学理论作支撑,而这套伦理学理论又是内传统积累而成的。
这里不能全面的讨沦儒家的伦理问题,它无疑有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内容“爱人”思想无论如何是我们今天仍应继承和发挥的。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是基于“亲亲”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音,人也,亲亲为大。”
《论语。学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爱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但是“为仁”不是仅止在“亲亲”上,而必须“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得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如果要把“仁”(“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