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统一文化是怎么调整出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9:20:01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定型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具有宏阔的文化精神,但也自此以后中国文化走上了制度化、程式化的道路。
  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通过社会变革的洗礼,先秦诸家各种思想学说在争鸣中提炼、吸纳,已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雏型。而随着思想交融过程的延伸和秦的统一,随着秦汉统治者对统治思想的艰难选择,由董仲舒对诸子思想的扬弃,终于在秦汉王朝出现了文化与思想上的大一统局面。大一统的秦汉王朝具有宏大的规模与气势。寰宇之内,唯罗马帝国、印度孔雀王朝可与之媲美。秦汉帝国植根于新兴地主阶级生气勃勃,雄姿英发的一种精神状态之中。宏阔成为秦汉文化追求的主旋律。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秦汉统治者建立了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服务的官僚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
  首先,在官僚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朕即天下”、“家天下”、“嫡长子继承制”等一系列法令的制定,使君主专制观念深入人心。官僚体系建“三公九卿”制,使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皇权巩固,为以后历代帝王所继承,影响中国两千余年。
  其次,秦统一后,对战国的一切进行“整齐划一”。实行“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书同文”,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从思想交流的工具、文化载体--文字使用的一体化方面来促使民族文化的凝聚和形成。“行同伦”,是从心理状态和伦理规范方面,促成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形成。“地同域”,是将版图统一于一个政令之下,增进了秦版图内各民族共同经济,共同文化及共同文化心理,为中国文化形成奠定了地域基础。
  秦亡汉兴后,经过几十年的探寻,由董仲舒总其成,形成了适合民族心理素质的思想文化制度和“三纲五常”的社会伦理规范。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从而从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主的文化模式提供了蓝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对前人思想资料加以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在对政治、文化等制度进行创造性的建设之后而提出的。这一建议完成了统一秦汉思想的最后一道工序,既是统一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也是思想统一完成的标志。它是中国社会从战国到汉初的历史转折的完成,是秦汉之际社会思潮发展的结果和集中体现,是地主经济发展的历史要求,是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逻辑归宿。
  总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