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如何去除贪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42:09

当你看到欲望本身是空的,一切皆苦,三界犹如火宅,"视禅定,如须弥柱。"时,本来面目即现,你的欲念在何处?

佛教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作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小乘有部以贪为“不定地法”之一,大乘唯识学派则以此为“烦恼法”之一。《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瑜伽师地论》中则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

首先你要明白,你为什么会贪.
这个是本质问题,因为你有欲望,你只看到的物色,而不见其空.
贪,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在没有的基础上想要去获得,或者在有的基础上想要去获得更多.并且再失去之后渴望重新获得.
所以我的法门很简单,当你有一件东西,一些事情,非常想要得到,想要去做的时候,要分清楚这件东西,这件事情对你有什么益处,那是不是真的益处.是不是没有得到也无所谓.
而当你拥有了某些东西,你想要去获得更多的时候,你要想,自己已经有了,多与少有什么区别?
当你失去的时候,要想着自己既然已经曾经拥有过了,那拥有和失去之间给你带来了什么?是不是拥有的时候,就真的是拥有了?

当然这么做,需要点理论基础,不然只是一套空话.贪起源对物质本性的认知,从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而言,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表面的,其内在没有什么不同.各种不同的性质终会改变.一切对外界的认知,都只是自己领悟到的一厢情愿.得与失之间并没有存在多少的关系.那么只要真正看清那种本质,明了大千世界的空,明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自然就不会有欲望,也就无所为贪了.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这个问题很好,也很难回答。
因为人的本性就有欲望,欲望时常得不到满足,这就是贪。世俗宗教多把贪作为大敌,它们是怎么教导信徒祛除贪念的呢?答案很简单,就像我们现在用法律去约束个人行为一样,宗教以宗教经典明文禁止了信徒的这种贪念。触犯法律的人要受到刑拘,而触犯宗教经典的人更要受到生前和死后的两次折磨。赏善罚恶正是宗教“设立”天堂和地狱的主要目的。

佛教中也有地狱和三恶道之说,为的是喝止贪欲使人为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