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消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14:30
我想对“积极”和“消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我看了 苏洵 的《六国论》,不知不觉想到了这个问题,很想知道此文所述是否意在“积极必胜,消极不败”。
我一直有点迷惑!
有请高人知道!!!!!
若有高人有更为独特的见解,有请知道!!!!!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回答过小弟问题的人一定知道小弟并不吝啬积分,我会继续加的!!)
看了 忧郁的土匪2005 的回答,我还想知道一点,为什么六国赂秦?我想知道六国消极的根本原因!
是因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吗?我有异议耶!!
文章前有说道“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而且在第一段就说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我想,苏洵说这话,意在点明赂秦的根本原因在于六国的价值观有问题,而且意在说六国鄙,无远见。(这有先后问题)
小弟说的有理吗?有请高人点评指导!!!!

问题再补充:“被动”&“主动”跟“积极”&“消极”有怎样的关系和联系?

(敬告:请大家不要抄袭!就这个问题我都去投诉了五六次了,有抄袭的都被处理了!)

积极和消极本无划定的界限,关键是人心间的不了解和相互猜测所致.如果是个人的话,你可以抛开一切对自己的不利因素,和他人合作,以心化心,最后达到互助互利的目的.这看上去是积极的做法.但是,对于国家,就算你肯敞开心胸,放眼世界,又能怎样,其他人会跟你有同样的想法吗?要知道,一旦走错要毁灭的是整个国家,谁敢有此尝试?
六国就是徘徊在这样的选择上,而招致灭亡,看似消极,实是举棋不定,时间是不会等待你做一个长时间的决定的.六国彼此互相猜测对方,怕秦国在攻己时,无人援助,才会如此.单凭实力无一国是秦国的对手,彼此间又不能合作,要想不让秦国攻击它只好一再割让土地和财产.但为什么没有贿赂秦国的而后亡呢?原因是秦国也有顾虑,他还没有强大到能同时与六国对抗的地步,如果以现有的实力是能灭了不贿赂自己的小国,但是你能保证,当自己军力下降的时候,其他诸国不反抗吗?
军法上,还是避免打仗为上策.秦国看透了其他国家的想法,所以只要一直这样下去,不断剥削畏惧自己的国家就行了.只要自己发展的快,总有一天会具备打倒六国的能力.此时秦国的想法是积极的.
但为什么六国运用了同样的避免打仗的想法却是消极的呢?
原因在于积极和消极本身并无界限,区别他们的是思考问题的角度,立场不同.
积极者不局限于一个方向思考,他会变换角度做换位思考把握全局,找出能改变处于逆境的方法,并将利于自己的地方扩大.
消极者拘泥于自我得失,选择怎样自己的损失越小越好,不能从长远考虑,安于一时的和平.
同一想法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运用,就会显现不同的效果,效果好的我们视为积极,反之视为消极.
我们对于可以预测出结果的事,或者已经知道结果的事才能分析到底什么是积极,什么是消极.否则他们本身是无法区分的.
对于六国的事件,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待:六国预测错了结果,以为只要贿赂,秦就不会攻击,所以采取了自认为简单明了的"积极"方法.但从今日的角度,我们却知道,他们的做法是消极的.
所以说事事难料,积极和消极就像太极的图形,彼此不能分割,但有彼此包含.
以上是我的看法,不知合否你的胃口?

都是情绪的一种

有本书《走向成功的人生》 全面的讲述了人生的真谛,

就像那个尽人皆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