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辨析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4:26:15
各位高手,麻烦你们看一下这个帖子,我们已经急的焦头烂额了!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过多,因此必然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3. 由于同一部门内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请各位高手尽量用专业术语回答!谢了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这是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它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越多,所以它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而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同一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而这样一来,分配到每一单位产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就越少,所以它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过多,因此必然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这是错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再者,它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3. 由于同一部门内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这是错的。同一部门内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竞争的结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才能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资本的本性决定了它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哪个部门利润高,它就往哪个部门流动,最后结果就形成平均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