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倡导做好事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28:49
我没有学过佛学
不过我知道佛讲有三世因果
佛也倡导人们要行善
那我有个疑问
你今生无私给予很多人恩惠
反过来是否也代表那些受你恩惠之人今生欠你的
那这和所说的付出不求回报是否想矛盾
换一个角度说
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别人欠了你一份情而需要还你呢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帮助了别人今生就害了别人的来世

行善不是以经济的方式来解释的,受布施不代表欠债
就像朋友间的赠礼,我们间的关系会因此融洽,但不代表必须还,虽然可能来世会有一些报答的
总而言之,这都是良性循环,不代表说有什么副作用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般被人称作因果定律,其实在佛教里面的全称,是因缘果报定律。

因:种子
缘:生长条件
果报:善果、恶报

只是一个很实在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而已。

说到究竟处,并不存在影响别人的部分,只影响自己。

佛教的真理是什么?
〈瑜伽真实义品〉把真理叫作真实,分为四大类,称为四种真实:

(一)世间极成真实——是指随类随俗的常识真实,这又分为两类:一是世间非人类所以为的真实,二是世间人类从自然及习惯中所幻觉的真实。

(二)道理极成真实——是指学术家从研究推演中所得的学理真实,这又分为四类:一是科学家由实验所得的真实,二是哲学家由思辨所得的真实,三是神教者从神契信仰中所得的真实,四是心(定)教者从静坐修养等所得的真实。

(三)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是指出世圣者以解脱智所证的真实,这又分为二类:一是小乘圣者声闻及缘觉所证的我空真实,二是大乘圣者所证一分我空的真实。

(四)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是指大乘圣者正遍知觉所证的法空真实,这又分为二类:一是菩萨分证的法空真实,二是佛陀满证的法空真实。

佛教绝不武断,也绝不轻易地否定他人的真理,只是把各种真理,分成了类别与等级,各还各的本来地位,各存各的应有价值。有一种外道的神教,动辄就是抹煞异己者的一切价值,给与一个魔鬼的帽子戴上,佛教绝不会如此的独断。以上所举的四种真实,在佛教徒的心目中,可以承认它们都是真理,只是有著高下轻重的分别而已。
事实上,世间所谓的真理中,常识的真理是最最经不起考验的,古代常识的真理,到了后代,往往就成了笑话,甲地常识的真理,到了乙地,往往竟成了趣谈;至于学者发明的真理,无论从化验中得来也好,从推理中得来也好,从神契的神秘经验中得来也好,从修炼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