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和“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04:25:12
“随和”亦做“隋和”,通常比喻人的美好品德,也常用以称宝器,他们分别来源于:“随(隋)”?;“和”?

和氏璧:
《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于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历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为诳而断其左足,厉王毙,武王即位,和氏又奉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为诳而断其右足,武王毙,文王即位,和氏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继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断足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断也,夫悲宝玉题之为石,贞士名之为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这是对和氏璧最为详细的记载,也是我国把玉做为宝物的最早命名。

随侯之珠: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或“随和”。

隋:隋侯之珠,简称隋珠。
出处:《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隋:古国名。
和: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土,历王命玉丁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壁。
和氏壁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尔人。后来.楚国向赵回求婚,使和氏壁义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壁,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