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9:27:25
CIDR 作为一种路由技术它的意义是什么?

在业界还在兴建因特网的时候,技术人员专注于理解IP寻址方法的重要性。人们研究的是A类、B类和C地址、子网掩码以及如何计算这些掩码。人们对分类方案非常熟悉,以至经常把街道地址同IP地址混为一谈。现在有些人仍在这么做。

然而如今,网络界很少采用所谓的传统IP寻址方法。更为常见的是,ISP采用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如果说理解ISP的术语对你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认真研究CIDR是个先诀条件。

分类方案的问题

起初,视网络规模而定,包括IPv4地址的32位地址空间被分成了五类(见图表一)。每类地址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识别网络,第二个部分用来识别该网络上某个机器的地址。它们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表示,有四组数字,每组代表八位,中间用句点隔开。譬如说xxx.xxx.xxx.yyy,其中x表示网络地址,y表示该站的号码。分配用来识别网络的比特越多,该网络所能支持的站数就越少,反之亦然。

处在最上端的是A类网络,这专门留给那些节点数最多的网络――准确地说,是16277214个节点。A类网络只有126个。B类网络则针对中等规模的网络,但照今天的标准来看,规模仍然相当大:拥有65534个节点。B类网络有65000个。然而,大多数分配的地址属于C类地址空间,它最多可以包括254个主机。C类网络超过200万个。

最后两类地址:D类和E类有着特别用途。D类网络用于多播应用;E类网络留给将来使用。

地址分类法带来了两个问题,最大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类别无法体现顾客的需求。A类地址实在过大,以至浪费了大部分空间。另一方面,C类网络对大多数组织来说实在太小,这意味着大多数组织会请求B类地址,但又没有足够的B类地址可以满足需求。

随着网络地址数量不断增加,ISP和运营商面临的棘手问题也在随之增多。90年代初促使因特网流量猛增的主角:主干网路由器必须跟踪每一个A类、B类和C类网络,有时建立的路由表长达1万个条目。从理论上来说,路由表大小最多可以设成6万个条目。如果当初网络界不是迅速采取行动的话,估计因特网到1994年就到达极限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浪费了地址空间。小规模独立网络(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