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下“娱乐至死”的确切涵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0:28:05
请解释下“娱乐至死”的确切涵义?,最好结合现实里一些现象的细节来阐明下书的主旨。

《娱乐至死》的英文原名是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直接地说是自娱自乐至死。扣这个字眼是因为,我认为这个自我参与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特别强调。

作者是从媒介的角度出发来写这本书的,他强调的是媒介作为隐喻的意义,强调的是当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上流动时,内容并非保持原貌,而是不断被每一种媒介改变,被每一种媒介赋予不同的意义。而如今最当红的媒介——电视,所带来的最大意义就是娱乐。作者基本上能自圆其说,他引用赫胥黎的文字描绘出的末日景象,也的确令人悚然一惊。“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语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根本不需要什么看守人、大门或‘真理部’。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作者认为在美国,奥威尔的预言与他们无关,而赫胥黎的预言却正在实现。可是仔细想一想,也许这两个预言是会同时实现的。思想、公共事务领域的被压制被监管,导致更多的人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日常生活,转移到自娱自乐中寻求自我麻醉和逃避;日常生活的泛娱乐、泛商业,也会使更多的人陶醉其中,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越来越多的牢笼,娱乐也成为新的“老大哥”,“老大哥”们的监管更容易达到效果。人们是在娱乐中死亡,还是在娱乐中爆发,不得而知。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个ourselves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否则,你就默认了监管或者娱乐作为客体的不可违逆的强大力量。而事实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还是有意识有能力去做出选择的。不管是顺从还是反抗,我希望都是我们思考之后的判断,而不是盲目地被牵着鼻子走。

附录:书摘

《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蔓 著,章艳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虽然我不能确切地知道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