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进与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38:44
急求 多篇 作文 话题: 进与退
材料也行大家帮帮忙啊!!!

成语“退避三舍”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发生的一则故事: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虽然晋楚城濮之战时的真实情况是:晋国对于楚国的行军迅速不及准备战阵,为了避免失败,晋军不得不后撤,以每天退一舍计,等于是退了三舍。鉴于有些军吏表示异议,晋大夫狐偃对晋军说:这是大王先前允诺了要用来报答楚王的。对此,后世多信以为真,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还是用“退避三舍”来比喻对人让步或有所回避,以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使用得非常广泛的,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我说姊姊不过,只好退避三舍了。”

无论是在人生道路上,还是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无论是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还是面对日常琐事,无论是处理个人事务,还是处理人际关系,人往往首先是立足于一个“进”字,进攻、进取、进发、往往是自己喜欢的姿态,也是被他人肯定的态度。也就是说,很少有人喜欢或愿意选择停滞不前的,这样往往和懦弱、胆怯、没有理想、意志不坚定、缺乏进取心、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联系在一起,被人瞧不起,自己也觉得窝囊。当然,如果一个人只知道退让、退避、退却就更是等而下之了,更是自己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别人也更要鄙视你。践踏你了。
可是,虽然人们不乐意退,有些时候还是非退不可,这样起码可以保全自己现有的利益、现在的基础,而且有再图将来的资本。因此,就有人安慰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也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其实,在一个人不能进的时候,还有个地方,有个空间可以让自己退回来,真的是件很荣幸的事情,也是一种值得欣慰的局面。你可以在这个不如现状但至少可以容留的地方做你的梦,做你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