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儒者情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22:18:05
古代文学史考试试题

杜甫生平服膺儒家学说,杜甫心目中的"儒"者大抵可分为两类:一是儒臣,二是文儒.前者表明杜甫所接受的是原始儒家济世拯民的情怀.后者则与唐王朝的文化政策及武后以下唐代士人阶层结构变化有密切关系.而杜甫的家庭传统则对杜甫"儒"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关键词]杜甫儒儒臣文儒杜甫生平服膺儒家学说,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士人传统中忠君爱国的优良品格.发为诗歌,则充分发扬了风骚而下诗歌传统中痛疾民瘼的忧患意识.从一部杜集中,我们不难看出杜甫深受儒家理念濡染的痕迹.杜甫早年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治世济民的理想.安史乱起时,他"恐君有遗失",在短暂的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憨直不阿的儒臣风范.在暮年"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艰虞时际,则发出"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等悲郁懑闷的不平之鸣."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诗中悲天悯人,唯国是忧的儒者情怀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公认与无比推崇.苏轼谓其"一饭未尝忘君恩",②强调了杜甫实践儒家伦理中臣民对于君上尽忠的一面.两宋之际的主战派领袖李纲进一步推阐:"汉唐间以诗鸣者多矣,独杜子美得诗人比兴之旨,虽困踬流离而心不忘君,故其词章慨然有志士仁人之大节."④将杜甫列入儒家人格类型中略次于圣人的"志士仁人"之侪.赵次公《草堂记略》亦谓"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则是从出处,身世方面将杜甫与儒家领袖孔孟作比附.儒家学说对杜甫的影响至深,清人刘熙载一言以蔽之:"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⑤基本是符合事实的.单就杜诗中所言之"儒"而言,今存杜诗中凡四十四处提到"儒"字,大略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自称:二是杜甫投赠希其引荐的高官显贵如张珀,李谜等;三是称其知交如郑虔,苏源明,房碹,严武等;四是杜甫对于唐朝太宗,高后朝人物的评价.借此可以了解杜甫的"儒"观及其所折射出的唐代前期儒学的一般状况.本文主要就第三,第四点立论.我认为,杜甫心目中理想的"儒"者大抵两类:一是儒臣,二是文儒.前者表明杜甫所接受的是原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