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为什么会被改成藏传佛教寺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8:02:55

雍和宫以前是雍亲王府。就是雍正皇帝作亲王(当皇帝前)时的王府。雍正作了皇帝之后那里就成了“潜龙邸”(就是当皇帝的人,以前住的宅子)。皇帝住过的宅子就不能再封给其他人继续住了。于是乎把雍亲王府改成皇帝行宫。后来又将行宫的一部分改成了雍和宫(据说改完后,失了一次火,之后又改了一次)。清庭尊崇藏传佛教,前期是为了拉拢蒙古部落,中后期是为了拉拢西方(青海、西藏)各部。
到了清中后期腾空“潜龙邸”,已经成了惯例。最有意思的是醇亲王家,因为出了光绪、宣统两个皇帝,结果多次搬家。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驾崩圆明园,爱新觉罗·弘历即位。乾隆皇帝一改清朝旧制,于同年九月将父亲梓棺安放雍和官(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历史玄机,众说纷纭),雍和宫也因此结束了它整整十年的帝王行宫历史。
期间,为迎棺椁,雍和宫主要建筑在十五天内改覆黄瓦,雍正灵柩就安放在他当年的寝宫(今永佑殿)。乾隆元年(1736)十月十一日,移棺易州西陵,此后,永佑殿则常年供奉雍正影象,这就是现在常说的“影堂时期的雍和宫”。实际上,在雍和宫没有真正改为藏传佛教寺庙之前的近十年时间里,宫内大部分殿堂已成为藏传佛教黄教喇嘛颂经的地方。
从“贝勒府”到“雍亲王府”、“行宫”直至影堂时期的雍和宫,雍和宫的每一阶段都演义着不同的宫廷斗争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至今无法解开的历史疑团。
可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9419.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