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专业心理医生解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6:51:17
父亲性格暴躁,易怒,事业上稍有不顺,爱喝酒!
母亲能唠叨。。。。
父亲回家总是没有笑脸,沉默。。。每当他要出去喝酒时母亲就要唠叨,然后是吵架,越吵越凶,最后是打架。
矛盾一次比一次厉害。。。没人听我劝。。。我是一个旁观者一个沉默着。。。我感到厌烦。。。我不知怎么办。。。我感到迷惘。。。。

做好你的工作和学习减少刺激源。可能的话分别做做工作化解一下矛盾。

  偏执性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总是怪社会。怪亲人。怪朋友。怪别人。就是不从自己身上找缘故。

  市侩的价值观,要求使人们对情感采用贬低的态度,不愿也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需要,

  理性上升到无限的高度时,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如何面对自已的感情需要

  会带来两种后果,
  一是过份压抑,
  二是以病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这种文化价值又不给人退路时,唯一的出路就是说一套做一套。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被研究者们的父辈是怎样将他们过份理性化后的愤怒在家里发泄的。

  从心理学上讲,从小就缺少爱的人,可能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母子交流,如说话、抚摸等不多,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太小,和他讲话他也听不懂,连孩子也不抱一下,所以婴儿体会不到母亲应给予的爱,而心中创伤也已留下,父母是无法察觉的。因此,孩子将来是不是会成为行为不良的人,取决于婴儿在出生后一年内与父母相处的情况,也就是取决于父母在0-1岁儿童的养育方法上。

  一般会有自卑心理,也许会孤僻,与同龄人不合群。有的人可以适应变化,基本根正常人一样。但就算他平时表现得如何的坚强与乐观,在他心底永远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伤口,

  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敏感. 每个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性格也不同,有的人会非常好强,来掩饰自己强烈的不自信和没有安全感.
  受过伤的人喜欢伤害别人,也许他不是故意的,因为他没有安全感,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宁愿伤害别人,更害怕别人伤害他.所以......这种人会有点不好相处.不过,他也不想这样. 。

  童年期的不满足延续到现在,内心渴望这份感情得到弥补。不过短期内从父母的习惯中得到弥补较难,所以要提醒自己,自己已经长大了,独立了,提醒自己尽少的沉浸在那部分空缺里伤感,这个对自己丝毫好处都没有,也没有正面意义;

  凡是教育里缺乏爱的国家。日本。德国,都是实行的严厉教育。都在2战制造了大屠杀。一些青少年由于在成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