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离焦虑症是什么表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4:42:26

幼儿分离焦虑症有几个因素
●遗传因素
患有焦虑症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可高达50%,这些都说明分离性焦虑症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亲子过分依恋
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宝宝平时一直与母亲或固定的养育者呆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则往往对孩子过于珍爱、过分保护,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从而使孩子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一旦与母亲突然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

●生活事件影响
在出现分离性焦虑之前,往往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与父母突然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挫折,不幸事故如亲人重病或死亡等。

分离性焦虑有哪些表现?
分离性焦虑大多数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当他们与所依恋的亲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会深感不安,出现明显的过分焦虑情绪。许多孩子甚至常常无根据地出现种种奇怪的想法:担忧亲人可能会离开自己,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担心他们的亲人会发生危险,会发生意外,会遭到伤害;担心自己会大祸临头,与亲人分离,或担心自己会被拐骗等。因此,他们不愿意离开亲人,不愿意上托儿所或幼儿园。

如何防治儿童分离性焦虑?

1.扩大孩子的接触面
从小要让孩子习惯多人养育,不要让孩子依赖一个养育者,让孩子尽量多接触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要让孩子拥有多个一起玩的小伙伴。要培养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的习惯,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胆小、怕生、怕人多等。

2.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小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妈妈要注意避免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不要让孩子养成对母亲过分依赖,否则孩子一旦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就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
当小朋友来家里玩时,爸爸妈妈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把玩具拿出来和其他孩子分享,以培养孩子合群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这样孩子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时,就能与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减少或避免分离焦虑的发生。

4.做好入托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