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症完全没法治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1 05:34:25
夜盲症,我知道是因为缺维生素a,但是我女朋友比这严重,网上好像说无法彻底根治,求助了~~

夜盲症又常称为鸡宿眼,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黄昏后暗处视物模糊。婴儿会因看不见东西用手擦眼或哭闹。患者病初泪液减少,眨眼频繁,怕光、眼球干燥、眼部疼痛。此时治疗如不及时,角膜可出现混浊、软化,产生溃疡,即使治愈,常影响视力,往往残留“萝卜花”。病情严重者可致溃疡穿孔,虹膜外脱,终致失明。除眼部的症状外,尚有皮肤干燥、脱屑,抚摸时有鸡皮疙瘩或粗沙样感觉,指甲多纹,无光泽,头发干燥易脱落。夜盲症的原因为长期单纯给麦乳精、面食喂养,供给蛋白质、脂肪很少,又未及时补充维生素A者;或严重感染性疾病及长期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结核病及不合理的“忌口”等,易导致维生素A供给不足或吸收不良。

  为预防夜盲症,孕妇及乳母都需要给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肝脏、蛋类。对于早产儿,人工喂养儿及营养不良儿,更要注意饮食补充维生素A,应给予预防量维生素A每日1000—2500单位。患慢性疾病可增至每日3000~5000单位。同时积极治疗其他急、慢性疾病。一旦发现维生素A缺乏,应抓紧治疗,除改善饮食,治疗原发病外,轻型病人可口服维生素A25000单位/日。重症或不能口服者每日肌注维生素A0.5~1毫升(每o.5毫升含维生素A25000单位)。症状消失后改为口服预防量。眼部给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有角膜软化、溃疡时给1%阿托品点眼,防止粘连。点眼时将眼睑轻轻向上提起,切不可压迫眼球,以防虹膜脱出等造成严重后果。
  夜盲俗称“雀目”,“鸡毛眼”。当眼从强光处进入暗处时,开始一无所见,以后逐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这种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称为暗适应。夜盲是指暗适应能力降低,在光线暗淡环境下表现为视觉障碍,行动困难,但在明亮环境下,视力仍然较好,或可保持正常。临床上可通过暗适应检查了解是否有夜盲。

  在光的作用下,视杆细胞内的视紫红质(由顺-视黄醛和视蛋白相结合而成)漂白,分解为全反-视黄醛和视蛋白。全反-视黄醛在视黄醛还原酶和辅酶I的氧化作用下,又还原为无活性的全反-维生素A。它经血液入肝,转变为顺-维生素A。顺-维生素A经血流入眼内,经视黄醛还原酶和辅I的氧化作用,成为有活性的顺-视黄醛,以后再和视蛋白合为视紫红质。在暗处,视紫红质的再合成,能提高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凡是影响足量的维生素A供应,正常的杆体细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