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4:43:57
拜托各位了
麻烦多写些 写得好追加

由“闻斯行诸”谈孔子的因材施教

山东财政学院 王蔚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想在《论语》中多有体现。对于不同学生同样的问题,孔子往往给予不同的解答。比如,在《论语 为政篇》当中,关于孝这个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孔子给予不同的答案。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9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zēng)是以为孝乎?”

对于仁,也是同样如此。比如在《颜渊篇》当中,孔子的三个学生颜渊、仲弓、司马牛同样问什么是仁,孔子所给的回答是不同的。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至于说君子与小人,那答案就更不一样了。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但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出现在《先进篇》。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路与冉求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给予不同的回答: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为了使读者诸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