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瓷不养兵,义不养财'的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8:30:01

慈不掌兵、义不养财
陈寿亭爱听书。记得说书的有这么一段关于朱元璋的。史书说他初为乞丐,后为僧,终为帝。人要成就大事就要本着两个字:一为善,该发善的时候一定要发善心;二为狠,该狠心的时候一定要狠……陈寿亭就是不断的从说书的那里获得启发。
这善和狠听起来似乎有点对立,而陈寿亭却活学活用了这个狠字。这狠是有说法的。狠要分对谁。对朋友狠是不仁不义,而对入侵的国外列强,不狠就会受压迫,就会亡国。还有,在竞争残酷弱肉强食的社会,挑战无处不在。如何生存,如何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关键。不可否认,竞争是残酷的,而这种狠首先是保证生存,那么这种狠不能称其为不善,它是生存的需要。管理上的狠是为了出效益,也就是说,对兵的“不慈”事实上就是对企业的“慈”。只有企业好了,兵才能好。另一方面,如果你身无分文你如何去救济穷人?如果你自身难保如何去帮助他人?善,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要在能力范围之内。而有了能力,要知恩图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更要行善积德。

兵者,凶也,与慈是对立的,义者,仗义疏财,讲义的是没办法敛财的

慈,即为仁慈,对兵卒仁慈则不能陪训出优秀的士兵;义,即为仗义,自古就有"仗义疏财''之说.故有"义不养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