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为缘长六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5:42:14
”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给解释一下啥意思。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皆由无明而迷失本觉,妄攀境界为缘,从而起惑造业,枉受轮回之苦。

你还需细致了解一下此句中的三细、六粗之含义。可参考百度百科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768121.htm

南无阿弥陀佛!

无明不觉生三细,《起信论》原文是这样的:‘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云何为三?一者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离见则无境界。’
这是指依思维的妄念执著产生的三种细微的意识活动:
1、源于种种贪嗔痴迷的妄念,产生无明烦恼、不理智的思维;(无明业相)
2、由此无明的思维,产生了要去做某种行为的意识念想;(能见相)
3、由此想要产生行动的念想,产生了对身外世界的各种分别判断。(境界相)
在缘起的顺序中就是前3步,说的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境界为缘长六粗,《起信论》原文是这样的:‘以有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云何为六?一者智相,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二者相续相,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故。三者执取相,依于相续,缘念境界,住持苦乐,心起着故。四者计名字相,依于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故。五者起业相,依于名字,寻名取相,造种种业故。六者业系苦相,以依业受果,不自在故。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
是说由于外界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产生的六种具体的执著活动,他们是紧紧跟随意识思维的活动而继续产生的行为:
1、缘于对身外世界的各种分别判断,产生分别心,有了喜爱或不喜爱的取舍;(智相)
2、由于这种分别取舍的思维,产生对喜爱的事物更加执著、对不爱的事物愈加排斥的心理和行为;(相续相)
3、由于这种偏向的心理,对于苦、乐等感受产生种种执著的认定;(执取相)
4、由于心中已经有了肯定的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