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材中的疏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4:17:16
在检验Cl-的实验中,先加入稀硝酸除去碳酸根,再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生成沉淀。可是,为什么教材不加入硝酸钡,同时除去碳酸根和硫酸根(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入硝酸银?
到底教材考虑硫酸根对实验的影响了吗?

硫酸银只溶于较浓的硝酸,不懂不要乱说
根本没有考虑SO42-的影响

加入硝酸钡确实可以除去碳酸根和硫酸根(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
但是生成的沉淀并不完全沉在底部,所以我们用肉眼看见的上层清液可能含有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加入硝酸银后,由于溶质的改变,是沉淀显现出来,让我们以为生成了氯化银沉淀!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让碳酸根生成CO2逸出,没有生成沉淀,不会感染实验。而且加硝酸的目的还有是让我们知道生成的沉淀是不溶于硝酸的,那么只有是氯化银!排除了硫酸钡!

不需要考虑,应为你加的是硝酸银,就算有硫酸根,它和硝酸银生成的沉淀也会溶于硝酸。因为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就只有氯化银和硫酸钡!所以只要加入含硝酸的硝酸银,有沉淀生成,那么肯定是氯化银!
希望你明白了

一是硝酸钡很贵,不要随便用,二是万一硝酸钡也加过量后,不是又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钡吗,即使生成硫酸银它也是溶于稀硝酸的。不会影响氯离子的鉴别。

先加稀HNO3 就把碳酸根变成了气体跑掉。而且硝酸易得。按你的说法,可以、但麻烦!

如楼上所说,生成硫酸银它也是溶于稀硝酸的,所以没有必要如你所说的加入硝酸钡……
过程太过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