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头伏要吃水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2:29:45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把最热的暑天称为“伏天”,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7月19日是2008年入伏的第一天,哈市的一些饺子馆早早就打出了“头伏吃饺子”的广告。“头伏吃饺子”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食俗,确切的说是一种节气食俗。哈尔滨的饺子属于地道的东北饺子,著名的店就有几十家,如范记永饺子、老都一处饺子、东北饺子王、于家饺子等等。您如果不愿意自己动手包饺子,不妨到这些哈尔滨饺子名店吃饺子入头伏应节气。
  伏日宜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伏”是农历中24节气外的时令节气之一,它只是一个杂节气,但从吃饺子这个和年三十一样的待遇可以看出,人们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这个节气,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大家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祈福。
  也有一种说法是,饺子是元宝,是金,金宝长伏,头伏吃饺子谐音谐意就是“元宝藏福”,在以前头伏都要到郊区祭祀,祭品就是饺子。过三伏民间还有要吃清凉消暑食品的习俗。
  在伏天饺子的品种及用馅也多种多样,有水煮饺子、烫面饺子、油煎饺子、锅贴饺子等。馅有一个肉丸的,有肉拌南瓜倭瓜或西葫芦的,有一年四季吃不腻韭菜馅的,还有用鲜藕、木耳、鸡蛋、口蘑制成的藕馅饺子。还有锅贴饺子,锅贴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