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夫被认为是泰山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展现出的耐力和毅力带给无数文人墨客以灵感的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08:15
《迁移阅读》五年级 走近挑山工

挑夫大都四五十岁的样子,脸、胳膊和露出的脚脖子全是紫铜色,我细看,他们的肩上已磨出厚厚的茧子,如八十岁的老人脚跟皮一样地厚。在和一个小憩的挑夫聊上几句后才知,他们是附近的山民,长年靠挑重物为生,往山上每挑一趟20元,一般一天能挑两趟。我心里感叹,作为一家之主,挑夫是在履行一种责任,他们承担的不仅仅是货物,而是全家人的希望,全家人的生活。

  挑夫不讲价钱,按规定好的重量和报酬做就是,不提出中途加价,也不因货物重而半路卸载,就是一个心眼儿去完成,不管山多高,不管路多远,不管向上攀登有多难下山有多险,就是步步艰辛也要步步行走,挑夫们步步都体现出一种毅力、耐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他们住在泰山的脚下,每天从家走到挑货的地点要一个多小时,再按先后顺序排队领到货物,为了领到活儿还要赶早来。挑起重担后到山顶往往就是一上午,而他们的午餐却再简单不过了,煎饼和大葱,就着显然是用矿泉水瓶装着的却是从家里灌好的凉水。

  挑夫靠踏踏实实的劳动生活,不依赖别人的帮助,尤其是在挑重担行走时他们步履稳健,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自信。

  他们借助行走时的节奏,把担子悠起来,如果有谁好心地想帮忙扶一下,挑夫们会立即撂下挑子和你急,“你这是想让我废了”。

  攀登泰山给人以勇气和自信,站立泰山顶让人感觉风光无限,而在泰山上远看喷薄升起的红日,看朝霞满天和远远近近的风景,心中自然会产生一种征服后的自豪感;可是当你面对泰山的挑夫,那种自豪感却顿时黯然失色,因为在真正的征服者面前,它们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泰山挑夫,代表的是一种坚忍不拔、奋发进取的城市形象;
  泰山挑夫,挺起的是泰山的脊梁、中华民族的脊梁,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泰山挑夫,集泰山文化美好元素于一身,是历史的连结、宗教的联想、人文的载体。
  你看那宽厚与黝黑,坚强与力量,你触摸他的汗水,他的质感,泰山挑夫,令人产生热爱、磨砺与遐想。
  泰山挑夫,最具人格化、人性化,传统与现代只是生硬的分野,其实它们总是被一些人或事物连结着的。泰山挑夫精神,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