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题解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15:23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度31分,则会引起的现象是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为什么

因为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维度像北偏移,南半球接收的日照(即昼长)变短,昼长变短也意味着南半球夜长变长,比值=昼长/夜长,分子变小,分母变大,自然而然比值就减小!

黄赤交角变大,极圈也要变大,你可以画一个平面图,沿新的极圈边缘做一个连线,在一边画上夜半球,再沿画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纬线,可以很直观的发现昼夜的比值变大了
也就是该地区夏半年昼更长,夜更短;冬半年夜更长,昼更短
你的题目应该是说错了

如果听不明白最好拿个地球仪试试。
首先,黄赤交角变小,先导致的是热带地区范围减小,寒带地区也变小,相应的温带地区面积就增大了。
至于昼夜长短跟这个角度变化没打有关系,再说,南边球的7月是冬季,就是昼短夜长啊!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面)的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黄赤交角是地轴进动的成因之一;它还是视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同样极线(66°34′)也会向赤道靠近,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从而使温带范围缩小。既然极地范围的扩大,那么极昼极夜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
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少

画个图 就明白了 既直观又好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