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14:33
快快、、、、 急需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班主任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甘春香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我觉得很有道理。其实我在做班主任的日子里,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曾经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但对自己开展工作无所补益,还有损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

一天晚上上晚自习时,韦小明与一个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韦小明:“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又爱讲小话,现在发展到打架啦。”他还想争辩什么,我很武断地打断他说:“还要狡辩?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后来,从与韦小明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那里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学乱丢垃圾,没有丢进垃圾桶,韦小明叫他捡起来,那位同学却说韦小明多管闲事,并辱骂韦小明,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韦小明引起的,那位同学应负主要责任,韦小明是在维护班级纪律呀(班级规定扔垃圾,要扔进垃圾桶里),为这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为何自己对个别行为偏差生,都用惯有的思维定势来判断和处理呢?现在我该怎么办呢?我陷入了深思,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韦小明道歉,并且表扬了他。在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中,我激动了,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是他们在帮我反思,促我进步啊!

作为教师应该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