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3:33:03
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从中得到的启示又是什么?

1955年底和1956年初,毛泽东提出了“多快好省”的方针要求。关于“多快好省”,是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上作的结论中提出来的,他强调:要讲有些什么好办法可以使合作社办得又快又多又好,不久,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要“又多又快又好”,后来采纳李富春的建议,在多、快、好三个字的后边加上了一个“省”字。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的社论中,提出“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从而把“多快好省”的口号向全国发表了。1957年我国取得了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就,人民群众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有利的客观形势。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认为经济建设应该搞得更快一些,而且也能搞得更快一些,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乘风破浪》的社论中指出,不仅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进行各项建设工作”,而且“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第一次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毛泽东认为这两个词提得好。1958年:月和3月,毛泽东先后在南宁和成都主持召开有部分中央和地方领导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会上毛泽东多次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提法给予肯定。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除了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观点外,对1956年的反冒进及主张反冒进的中央领导人(他们代表党中央的大多数,而且他们的主张得到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和八届二中全会的确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此同时,中央还将准备提交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草稿》发给与会同志讨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虽然提出来了,但毛泽东认为,这还只是初步的东西,还需要由实践来检验,成都会议结束后,由刘少奇主持、胡乔木负责,对《报告草稿》进行了大的修改。修改后的初稿比原来的草稿增加将近两倍,在初稿的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对这条总路线的解释是:现在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实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那时文化革命的含义是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