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什么是租佃制普及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7:31:02

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大土地所有者和无地少地的农民,提供了租佃的基本条件;农民的反抗斗争使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租佃关系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的加剧,进一步导致了人口的流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

过程:战国时租佃关系已经产生,汉代已经比较普遍,但是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很强,如东汉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就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宋代,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双方通过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租佃制的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存在。而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古代农耕是人民生活和国家赋税徭役之本;商业不利于社会稳定。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发展历程:战国确立(商鞅),中唐松动,明清强化。所以明清时期,商人地位低下,商人活动受到限制,重政商税……使得商人不愿意把资本继续放在商业上,继续扩大发展,而是用于买土地,这也使得土地买卖现象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