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美国为何不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8:50:58
最好能够说明美国在此时期在做什么。
美国内战是1861年开始的,应该没直接关系。可以直接告诉我美国在1854至1857在做什么。

1.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刚刚结束,美国国家实力未足够强大,对外政策受英法支配;
2.美国国内奴隶主与奴隶,北方与南方,保守派与民主派矛盾斗争激烈,自顾不暇;
3.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思想;
4.美国此时深陷拉美殖民地争夺的泥潭

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军事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方面不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美国那时期是动乱时期
1861年是南北战争
1856年是奴隶制顶峰时期的那一段时间
南北不和

由于美国还不知中国发生的事件,认为中国仍然处于强盛时期,所以未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再闹内乱,美国成立后南北矛盾就显现出来了,你说的那段时间激化,后来林肯上任,就开始内战了。战争需要酝酿......两方都在备战,而且小的地方冲突不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