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这个称呼是从何时才有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30 18:11:25

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源于西周。当时,有一种礼仪:天子的女儿下嫁于诸候,是不能由至尊的天子来主持婚礼的,必须由和天子同姓的“公”来主持婚礼,因而天子之女被称为“公主”。到了秦汉时期,全国实现统一,国内已不存在诸候割据的局面,并实行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建立了郡县。天子的女儿出嫁,改由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主持婚礼。天子之女仍然被称为”公主“(后来这个称谓一直沿用到清朝)。在汉朝,皇帝之女被称为“公主”,而皇帝的妹妹被称为“长公主”。诸候之女出嫁,王女或宗室之女下嫁,也有被称为“公主”的。
亲王的女儿由郡 级的长官主婚,叫郡主。
郡王的女儿由县一级的长官主婚,叫县主。
县主升郡主,一是老爹由郡王升亲王,二是皇帝格外恩赐。
公主的丈夫,汉代时一般封为驸马都尉,就是皇帝出行时位置可以跟着皇帝的马车走,算是比较近啦。
所以后来管公主的丈夫都叫驸马。
但是郡主的丈夫叫郡马,那是民间根据驸马一词自行演义,官场上没这称呼。

公主的由来

:em22: 公主是个非常引人遐想的角色,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文学作品中,柏杨先生甚至在他的书里开玩笑的说宁可做公主而决不要做皇后,因为公主更自由也更有机会享受。那么公主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哎,一点浪漫色彩也没有),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古书尚也常常将公主简称为“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