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不杀司马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4:28:41
司马迁写的不是让汉武帝不高兴吗?为什么武帝不杀他?
不好意思,我说的不清楚,我的意思是,司马迁写了《史记》,里面批判了武帝,为什么武帝不把史记烧掉,再吧司马迁杀掉,这样一来,天下不都是给武帝歌功颂德的记录了吗?

不是不杀,武帝自己就气的够呛,但是当时的史官都是一个臭脾气,你杀了他还成就了他,别人照样接着写,士大夫都是希望杀身成仁的家伙,皇帝一般都不怎么敢惹他们

当时的士大夫犯死刑有两种途径可以免死
一种是交五十万钱,一种是腐刑(宫刑)
司马迁当然选择不起第一个,为了史记,也只能选腐刑了
史记成书后,武帝取自己和孝景帝的本纪看了一下,大怒,所以后世流传下来的130篇其实只有120篇是原著,另外10篇是后来褚少孙补上去的。比如《孝武本纪》里面的内容大多是和《平淮书》一样,应该是照搬来的。
所以,武帝虽然没杀司马迁,却使史记散佚了10篇

其实司马迁是判了死罪的,但司马迁本是官员,是士大夫,属于特权阶级,再说他犯的不是立斩,所以按照当时的律令,犯死罪的士大夫可以用赎买或宫刑抵罪。但司马迁付不起高额的赎金,所以选择用宫刑抵罪。
其实在汉代,宫刑一般是作为减死之刑,用于宽宥依法本当处死刑者。跟现在的死缓有点像。

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好传统,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藻和史德。他们都知道"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刘知几:《史通》)。因此,对帝王们的言行,随时都要记录下来,不管你"举"得对不对,都要"直书其事"。那怕把屠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绝对不能"兰艾相杂,朱紫不分"。
因此,无论汉武帝是否杀掉司马迁,历史终究是历史,是不容帝王好恶而改变的,帝王往往是以维护自己统治为先,杀司马迁对汉武帝而言,并无任何好处。

汉武帝时代,触犯死刑的犯人,有三种选择:一是“伏法受诛”(以命抵罪);二是拿钱免死(需要五十万);三是“自请宫刑”。
司马迁家贫,拿不出钱,就只剩下两条路了,一是死刑,二是宫刑,如果他选择死刑,已经开始著述的《史记》必然夭折,为了《史记》,司马迁选择了为天下人耻笑的宫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