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传播与丁达尔效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3:53:01
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在胶体形成的光路和在真空中形成的有什么不同??
虽然无厘头,但是我不明白的是,真空中看到光的传播而形成一条光路,而想阳光透过树林也叫做丁达尔效应,注意我知道空气也是一种类胶体的分散体系,如果要看到光路一定要一定的大小的微利,那么光的无介质传播又是什么??
我不是不明白这个!!!请找准我的问题重心!!!!
我是问以要在粒子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光路推出“光路一定要一定的大小的微利”那么就联想到光不需要介质传播。我想问它们有没有联系!!!

你的想法非常的容易,因为就两种情况
①无介质,就是真空,光在真空中传播是不会让你看到轨迹的
②有介质,这种情况当且仅当是胶体时,你可以看到

所以,你需要搞清
①丁达尔是让光的轨迹可视化
②光的传播一般来说你是看不到他的轨迹的
③所以传播和出现光路没有必然联系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 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1820~1893年) ,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这主要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散射出来的光。
[编辑本段]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1869年,英国科学家丁达尔发现了丁达尔现象。
光射到微粒上可以发生两种情况,一是当微粒直径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时,发生光的反射;二是微粒直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发生光的散射,散射出来的光称为乳光。
散射光的强度,随着颗粒半径增加而变化。悬(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太大,对于入射光只有反射而不散射;溶液里溶质微粒太小,对于入射光散射很微弱,观察不到丁达尔现象;只有溶胶才有比较明显的乳光,这时微粒好像一个发光体,无数发光体散射结果,就形成了光的通路。
散射光的强度,还随着微粒浓度增大而增加,因此进行实验时,溶胶浓度不要太稀。
暗室中的丁达尔现象
在暗室中,让一束平行光线通过一肉眼看来完全透明的溶胶,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可以观察到有一浑浊发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闪烁,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在溶胶中分散相粒子直径比可见光波长要短,入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