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华的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15:05
越快越好

当第20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再一次想到了师德问题。所谓师德,就是承担着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和行为规范。师德高尚的教师,如醇酒,历久弥新,受教育者终生受益。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弟子三千,可谓桃李芬芳。不但是因为他学富五车,更因为崇高的品格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成就七十二贤者。反之,师德低劣的教师则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消极影响。前些年,在个别地区出现的教师虐待、体罚学生的现象在社会上、教育界产生强烈反响。师德优劣影响深远。新世纪,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特别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必然成为当前中国教师教育的重中之中。
中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早在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就指出,“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要传授知识,解释疑惑。这其中包括要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解释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这其中涉及到师德的内容,但是不全面。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之后,高等师范院校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凝练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教师教育,特别是师德建设普遍追求的目标。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前者,主要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教人知识,首先自己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而且要善于学习、钻研学问,而且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后者,主要是对教师思想品质的要求,教师行为要讲文明,有规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当然,这两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为人师,不单纯是指学问,也包括教师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给予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指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把“知”与“行”、教师自身修养与育人的本领等方面结合起来,对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比较准确的概括。
长期以来,人们对师德的认识和践行方面存在一些偏颇。一些人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专职教师的责任,其他教师只要专注于高深的学问即可,忽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个别教师虽然理论讲得很好,但在行动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不一,这样的教育也不具有说服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