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记谱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9:29:32
中国所有记谱法,列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文字谱
汉朝的 声曲折
唐朝的 简字谱 和 燕乐伴字谱
明清时期的 工尺(che)谱

记谱法
notation
中国古代的记谱法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文字谱
汉朝的 声曲折
唐朝的 简字谱 和 燕乐伴字谱
明清时期的 工尺(che)谱
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
它所产生的记录即称为乐谱。记谱法因国家、民族、时
代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乐谱中所记录的音乐各种要素,
包括音的绝对或相对高度,音的持续长度,音的强弱,音
的装饰法,乐器的演奏方法及表情记号等。
世界上出现过的记谱法很多,其重要的有:
文字谱 用文字、数字等表示每个音的音高,用其
他辅助手段来表示节奏的记谱法。这是古代出现的一种
记谱法,古希腊音乐就是以两组不同的文字符号分别用
于声乐及器乐的记谱。中世纪的格列高利圣咏、拜占庭
圣咏及早期的复调音乐也使用文字谱。现在世界上仍可
见到的文字谱,主要是19世纪初出现的数字简谱和字母
简谱。东方各国包括印度、日本及中国也一直使用不同
的文字谱。中国特有的是宫商谱、律吕谱、工尺谱及锣
鼓谱,后两种至今仍在民间通用。
音位谱 根据固定的线条,以不同的位置来记录音
位的高低,始见于古希腊。当时在歌词上方用符号来表
示音调的起伏和重音,并不表示音高,后来也用于格列高
利圣咏等。这种方法到7世纪时发展为用一根线表示F音
的固定音高,而用高、低于该线的符号表示不同音高的
纽姆记谱法。后来又演变发展为有量记谱法,到17世纪
逐步定型为五线谱,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记谱法。中国元
代的余载在《九德之歌音图一》中所用的方格谱也属于
这一类。
奏法谱 用文字、数字或其他记号表示乐器演奏方
法,不表示具体发出的音高。16世纪前后欧洲的古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