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色谱,非极性色谱和液液色谱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37:42
反向色谱固定相极性小,样品会有吸引,然后洗脱,那非极性色谱和液液色谱呢?非极性了,对样品中的东西不是没有吸引了,那不就成为了支撑物,不是成了液液色谱?不知道想的对不对,连带反向色谱也不大清楚,请解释

首先一点,是“反相”色谱,不是“反向”色谱。

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是这么来的。一般情况下(历史发展的原因),色谱法中固定相一般都是用极性较大物质,比如常用的硅胶柱,而流动相(洗脱剂、展开剂)一般用的是极性很小或者非极性的物质。因此固定相极性大,流动相极性小的色谱被称作正相色谱。发展较早的色谱大多是遵循这个模式,比如薄层色谱(一般都是硅胶涂板,用石油醚等做展开剂),气相色谱GC。
而后来随着液相色谱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出于仪器制造以及应用于生物、有机分子的分析分离的具体实际情况,人们发现,固定相使用极性很小或者非极性的物质,而将流动相使用极性较大的物质,使用效果将会很好。和传统的正相色谱正好相反,因此被命名为反相色谱,即固定相极性小,流动相极性大。现在科研和实际中大量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绝大多数是反相色谱,用非极性柱或者小极性的柱子,而使用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很大的物质来配制流动相。

非极性色谱这里的非极性指的是色谱柱材料是非极性。根据上面关于反相色谱的论述,你应该可以知道了,很多反相色谱的色谱柱用的是非极性物质,因此很多反相色谱其实也可以被叫做非极性色谱。只要使用的柱子是非极性的即可,常用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做填充柱固定相就是一个典型的非极性色谱。当然有非极性色谱,也有弱极性色谱,中等极性色谱,强极性色谱的命名。

注意,和上面一个概念的区别是,非极性色谱是另一种命名体系。这种命名关注的是固定相的极性大小。而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关注的是固定相和流动相哪个极性更大,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就可以称作正相色谱,而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就可以被叫做反相色谱。

液液色谱则是另一种命名,根据的是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固定相都是固态,流动相为液态或者气态。而液液色谱则固定相和流动相都为液态,这个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萃取有点像(只是原理有点像)。当然这是针对特殊的工艺要求或者分离要求而发展的。液液色谱有几个特殊的要求,第一是流动相和固定相一定要不互溶,不然分不开;第二是由于固定相是液体,因此还需要有载体(不然也流掉了怎么算固定相啊)。载体起到吸附固定相的作用。液液色谱的优势是一般应用于实际的分离中,因为一般的色谱都是固定相是一定的然后调整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