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杜甫印象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6:21:34

杜甫为后世留下了无比美好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诗人生前
却是那么的凄惨和贫困。杜甫少年壮志,衣马轻肥,他在政治上
的报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诗歌上的追求是,
“语不惊人死不休”。可以说,前一个理想是破灭了,而后者诗
人却出色地实现了。杜甫在他逝后五十年以后,经韩柳元白等人
的尊崇和推荐,声价倍增,从那时起就奠定了千古一人的地位。

还珠楼主写了一个<杜甫>,基本上把杜甫的事情写进去了.况且他是小说家,文笔有得一看.这是其地址,你可以看:http://www.bookhome.net/wuxia/hzlz/dufu.html
下面是关于杜甫的一些基本知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