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名将如云,但为什么还是无法挽救大明王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22:22:55
是不是因为国家穷啊 ????

无粮无兵无饷,
内部党争不断。
上有皇权束缚,
下有民变不断。
上有天灾人祸,
下有宦官贪官。
东墙还没补好,
西墙又要塌倒。
难!难!难!
诸位说崇祯皇帝坏话的就算了吧。换位思考一下,大家自己十六岁的时候在忙什么呢?崇祯皇帝呢?
“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明史.庄烈帝本纪》
十六岁的小孩子,即位一个月,“沈机独断,刈除奸逆”不显山不露水就把魏忠贤阉党收拾了,不可谓不高明。
就明末的局势,甭说是崇祯皇帝了,即便是洪武帝朱元璋和永乐帝朱棣父子重生,怕也不过是多维持几年而已...这摊子太烂了...
军饷、粮食、官僚集团的协调、各地赈灾的钱粮凑集...朋友们...随便哪一件,就咱们...呵呵呵,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崇祯皇帝呢?他已经尽力了。足够了!

并不完全是因为国家穷,在明末时期,即使明朝政治腐败,国家贫穷,其国力也是远胜于女真的,最大的是明朝自身的原因,明朝在经过万历、天启朝后,已经就政治腐败,军队废弛,国力衰退,民声怨道了,从而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明朝面临内忧外患,这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其次,崇祯也是有责任的,因为他的猜忌,错杀了诸多比如袁崇焕一般的名将,使的军心涣散,许多将领临阵倒戈,再加上明朝长年的拖欠军饷,士兵埋怨,明军战斗力大打折扣,当时的女真是很想求和的,因为自知国力不如明朝,只想让明廷承认自己的地位,但明朝的统治集团对此无动于衷,根本没把女真放在眼里,誓灭女真。如此看来,明朝的灭亡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的,对于崇祯,史学家普遍抱有同情心,崇祯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皇帝,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好色,应该说,崇祯算的上是一位明君,即便他错杀了不少明将,我觉得,明朝灭亡要归结于万历天启这些昏君,想想,一个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是何等荒谬啊,统治者昏庸无道,弄的百姓民不聊生,这就是一个在全国拥有二百多万军队的怏怏大国会被一个起兵不满一万的女真打败的最大原因!以上是个人看法,喜欢历史,互相交流,决非抄袭

一部分是因为流寇严重削弱了国家力量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