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在量刑上有无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5:26:37
先谢谢大家。

但请大家帮忙分析这样一个情况:
甲欲杀乙,结果误认为丙是乙,开枪射杀。这在刑法上叫事实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但如过甲坚持声称他只为杀乙,虽明知来人可能不是乙,但仍然开枪。属于明知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后果,但对后果持放任态度。即间接故意。

请问此二种情况是否判同种刑罚?

谢谢大家

在量刑上会有区别,因直接故意主观恶性比间接故意更大,量刑也会更重。

量刑上不同。
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有好多的区别。
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要大些。
量刑上也会重。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一、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二、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当然有区别。
主观恶性直接故意更大,所以直接故意死刑立即执行的可能就要大得多。
而间接故意则一般都会判死缓。

无。
量刑时一些其他的东西。主从犯啊,认罪态度啊,关系啊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