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险是否有益”辩论大会上,你是反方,怎样反驳正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8:57:03

反方观点

少一些“征服自然”的悲剧

人们在追问攀登的意义,人们在反思人与自然到底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人们在省察一次次的登山悲剧背后的社会心理诱因是什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情结在作祟?

20世纪人们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显示了人类的力量”。自然就像一个大智若愚的长者,不屑于与人类斤斤计较,因为她只要动一个指头,就可能让人类碰得头破血流。沙漠化、水源枯竭、旱魔、洪水、气候变暖、太阳黑洞等,这些灾害只是自然对人类无知狂妄的一种回敬抑或说是一种惩罚。这也是不情愿的报复。因为自然与人类总希望和谐相处相互依存,而只有这种相互依存才是双赢的结局。

深谙此理,于是一记者在“珠峰日志”中写道:“‘也许登山者来时抱的是一颗征服自然的心,但走时带去的却是颗被大自然征服的心。’这是登山者的感悟。”多次走过地球三极的李乐诗,无以表达这种挚爱心迹,竟说出:“大自然,是我的情人。”意大利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后,面对沙漠跪下静默良久,回答记者提问时她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它允许我通过。”

是的,面对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是停下来欣赏她神秘且宁静的美丽;面对一棵参天的古树,人们放下斧锯,而是铲除杂草追肥浇水,让它长得更大更高;面对一池清洁的湖水,人们拒绝排放污秽,使之“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时,人类才算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力量,什么叫征服,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和谐。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虽说老王山的海拔只有区区的2130米,在登山运动中只属于健身运动的范畴。但学子们所去的月亮洞却不折不扣地位于悬崖正中,离崖顶和崖脚各有200米的距离,在攀岩运动中属于难度较高的一类。面对这样的险地,登山队员们需要的不只是经验或者设备这么简单,对地形做起码的勘察,并且积蓄充足的体力是完成攀登活动的必要条件。

然而学子们在7月2日凌晨3点才到达六枝县并因此在无法得到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居然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做准备工作。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居然选择正午的时间开始攀登,以致下午六时才能开始返回。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此时天色近晚,已经不适合再进行攀岩运动。倘若学子们不是头脑发热,惟一合理的解释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