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个人信息资料有谁管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9:07:20
本人考生,高考之后陆续接到许多信件,包括邮政的,电信的,银行的等等,甚至还包括一个卖蚕丝被的优惠券,影响了正常生活.信封上均是本人的名字,想问一下这些企业是如何知道本人今年高考的信息资料,考生资料是由谁管理的,是否存在考生资料泄漏问题?
请百度叔叔尽快通过审查,这件是与百度无关,且不会危害社会!

对呀对呀,我也在琢磨这问题,你问到了要告诉我哈!
这个问题问得好,应该让度度给你加分!
转一片相关文章吧,有的事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甚至知道的:
新闻回放]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近日,多名大学新生向南开大学反映,他们接到的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中夹带商业广告。令南开大学感到愤怒的是,今年寄给福建62名新生的录取通知书,竟然出现事故,提醒新生注意事项的资料被遗失,而商业广告却准确无误地到达。

事后得知,这起广告强行“陪嫁”通知书的行为和南开大学无关,完全是邮政部门自作主张的结果。事件曝光,考生茫然、校方愤怒、公众哗然是可预知的后果。然遗憾的是,事件始作俑者的邮政方则缄默失言,让人倍感困惑。

邮政虽然面临体制性改革,但是其公共服务性的职能是全球公认的,因为国家每年都对邮政给予大量的公共财政补助。作为古今存续最久的一种信息传递手段,邮政的第一要务是在邮寄者和接收者之间当好“二传手”,准确无误及时有效地完成投递任务。即便抛开邮政部门分内的公共服务职能,由于投寄者付出了邮费,邮政部门也有必要履行自己经济人的契约职责。在本案例中,邮政部门撕毁了和南开大学的经济合同关系,连带损害了校方和学生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撕毁平等契约关系的行为是犯忌的恶例,不仅破坏了法治意义上平等主体间的公正原则,也侵蚀邮政部门的职业道德。天津邮政部门恰恰践越了法治和道德的底线。南开大学和被录取新生们,都有权利诉求邮政部门的应负的法治责任和道德义务。

邮政部门之所以故意失范,一是垄断惯性的遗存所致,二是恣肆追求商业利益的结果。

众所周知,邮政这个母体里诞生出电信、移动等信息时代的产儿。每一次裂变,并不改其国有性质、体制上企事业不分和公共职能模糊的身份。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邮政老矣,但其垄断脐带和气质不倒。在此情况下,邮政显然和客户之间不能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总是不自觉以俯视的倨傲心态去处理邮政事务,服务质量当然难如人意。虽然没有可资查询的全国邮政投递错误统计数字,但下面的两组数字可见一斑:一是据《哈尔滨市志·邮政志》统计,该市邮政部门通信质量稳定提高率达87.5%;二是据2006年11月6日《华商报》报道,西安市某邮政局投递81封信竟然有80封投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