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存在的基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6:25:48
经济学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是否将今后永远存在于人类未来的历史呢?经济学存在的基础是什么?经济学存在是否源于人类的心理原理,如果心理学继续深入研究,社会结构变化了,是否经济学就没有了它存在的意义?
我认同大部分朋友对“经济学存在的基础"回答的观点,谈到经济学的基础可能有以下几个假设(或者说现实):第一,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的稀缺性(世界物质本身,从历史看是无穷多,但是人类现有技术可利用的有限);第二,人类个体的差异,对需求也有差异性;第三,人类商品已经脱离了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选择多样化的可能.

人类的世界本身由三元素组成:能源,物质,信息.
我们现在正经历一场革命,一场危机,还有一场酝酿中的革命.

1.正经历的革命:信息革命.电子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信息智能化.
2.一场危机:能源危机.我们面临石油时代可能终结的考验.我个人观点电力传输,储存技术突破将破解这个恐慌,受控核聚变发电的实现,将破解人类能源问题并带来终极答案.
3.一场酝酿中的革命:材料革命.人类从原子层面生产新的物质,纳米技术的工业化,将对人类石油时代结束后,化学工业带来一场革命.

其实,谈到探究经济学存在的基础,就是因为有以上思考所引起的.我们正在突破人类世界"三元素"的束缚,也许这100年内就能实现.那么之后经济学是否还存在,工业化是否会留下终极产品,是否可以突破经济学三个基础假设?

在此,发表愚论,希望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从客观的角度讲,经济是为了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收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因此,只要有生产那么经济就不可能消失。
从主观的角度讲,我个人认为,经济存在的根本源头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幸福感!经济隶属于人类社会,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社会中的个体追求自身的满足感,放大这一效应,社会发展的目的就在于追求社会整体成员的幸福感!而经济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这就是我为什么说经济存在是来源于社会成员对幸福感的追求。
从这方面来将,当前的经济发展,以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必然造成社会成员幸福感的下降,仅仅是看重经济数据的增长,其实本质就是一种将经济剥离其根源的畸形。

这就和一般的社会学一样的,人在变,研究的方法也在变,人类社会的问题是不会有个最终答案的,永远有新的问题出现,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不断推动社会学发展,经济学也如此。科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式:发现和证明。社会的问题总是不断出现,人是能不断发现问题的,这就需要研究不断跟进。

虽然经济学的某些前沿的理论的确是用心理学的实验论证了,但是并不代表经济学存在是否源于人类的心理原理。相反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时代的发展,经济学在其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融入了新的内容,比如一些心理学因素,虽然其中有些理论打破了其原有一些分析假设,但当经济学将其融入自身后,不得不说经济学本身得到了发展,而不是像你所说的。另外,经济学在将来是否会继续存在,我觉得只有存在选择就存在经济学,因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本身就是基于成本利益分析的一种选择,怎么可能没有存在的意义呢?

楼主你错了,经济学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产物,即商品经济的出现,经济学是一个由人类主导(商品贸易活动),又主导人类(金融危机)的东西,这与心理学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关系,那就是共产主义者的共产主义完善后,商品贸易被取消,经济学便随之消失。但是,并不是说经济学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存在即为合理。不合理的东西永远不会出现。我说的可能不太能懂,但经济学本来就是个抽象的东西

这就和一般的社会学一样的,人在变,研究的方法也在变,人类社会的问题是不会有个最终答案的,永远有新的问题出现,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不断推动社会学发展,经济学也如此。科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