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白芷”的药性和作用是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6:55:46

白芷在《神农本草经》中已经收载,列为中品药。书中记载了该药的性味、功效和应用。自《本经》以降,历代本草多有发挥,到《本草纲目》简称《纲目》时达到高峰,该书对白芷的记叙最为丰富,但从明代以后,尤其到清代,各医家对白芷的论述
最为丰富。但同时各医家应用白芷的范围逐渐缩小,其中有些功效已不为广泛使用。何故使然?明以前白芷的功效记载是否正确,对此进行探讨,对于更好地研究开发该药将有所裨益。
一、白芷的祛风作用
从《本草》有关白芷主“寒热头风沁目泪出”和《各医别目》简称《别目》“疗风邪”治“头疼头眩目痒”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白芷祛风实指风邪侵袭头目出现的外感表征。这里的“风”主要指外感风邪,但至唐末时期,对风的认识,治风范围的应用均有扩大。实际包括了外风和内风诸征。如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记述:风邪客于肤肌,虚痒,或风邪瘙痒,夫眼润跳动,口唇偏歪,皆风入脉。“大肠中风者,卧而肠鸣不止,其他如《和剂局方》《外治秘药》等书中均有记载,如《和剂局方》以白芷与川、白附子、天麻、天南星、麝香同用的辰砂天麻丸,用来治疗诸风痰、头疼目眩、深思昏重、颈项拘急、手足麻僻等症,不难看出这种风症与外感风邪表征大致相同。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两方面:(1)外感风邪,属表征范围;(2)中风症(中风经络的口眼歪邪,风中脏腑的神昏痉抽)。对于后者,除治疗口眼歪邪外,明代以后已很少应用。
“风邪”有风寒风热之分。明以前本草著作均认为白芷可治风寒风热症。其中白芷用治风寒为今天临床所常用。如九味羌活汤,柴葛解肌汤均含白芷。白芷治疗风热内郁的头目眉棱骨著痛,鼻渊鼻衄,明以前本草均有记载。以白芷大辛、散风祛郁。所谓“风热者”,以辛散之,“头郁发之”对于白芷的这种以辛散热的应用,也为后世所接受。
不同的是使用白芷时多以清热药为基础,而非明代以前的那种以一味白芷单枪匹马的使用,如清代叶天士治风郁头痛,将白芷用在黄芪、归子、连翘等清凉药中,治阳明内热头痛,鼻干目痛,齿颊痛,也以白芷同石膏、黄芩、薄荷合用。
如清代叶馨庭治大头瘟一案,病人神志昏迷,壮热,头痛红肿热毒炙盛。在羚角、钩藤、大黄、栀子、连翘、银花等清热药中加入白芷,以散头面。
白芷疗肠风痔瘘,杀虫,疗疮痍疥癣的作用,早在明以前便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集注》:白芷“可做浴汤,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