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一首浅近唐诗,写成一篇小小散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23:57:34
各位帮帮忙啊,不要这个啊: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内心的感情是: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藏在诗句背后,显得十分含蕴。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花期短,犹如爱情,不容人辜负。古人尚云:匆匆,太匆匆.....所以每日里徜徉花海,多半还是贪恋最潋滟最放肆的桃花。
  许多许多年以前,有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崔护,偶然经过一户人家,门扉轻掩,阶前无尘,几枝桃花斜出墙外,在春风里颤动身姿,悄然飘下零落的花瓣。抬眼间,却见一清秀女子倚门而立,嫣然而笑, 才子心旌摇荡,目眩神迷。那一刻,瞬间已成千古。
  一年以后,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当才子再回故地,已杳然, 只留下那丛桃花,灿然开放在春天里,笑靥正如那心仪的女子。然已物是人非 。才子不禁怅然,凝神间,脱口:“去年今日此门中,人 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如今,当时的烟尘已散,而“人面桃花”的余韵未歇。 我常在体味诗情之时体味深情,初时的惊 诧渐变为感动,慢慢地醉倒在桃花中……
  桃花已然成为一种象征,点亮和温润了我们的心,默默地 沟通了我们和自然的天然联系,让我们获得视觉的安谧与心灵的抚慰。 当年的崔护从一瓣桃花、一缕幽香中,酝酿了一段情,绵延了一片相 思,让今人唇齿之间还摩擦着“人面桃花”的珠溅玉屑,徜徉在花飞 花谢的爱情之中。我想,是崔护一往情深的痴恋感动了古今。这个儒雅书生并无炫 人的的财富,但却把一份思念刻成一首经典小诗,挂在桃花绽放的梢 头,在春天的阳光下,与影影绰绰的记忆一起放大成一片片离愁,缠 绕起一潮潮的情愫,而这一切,只是缘于真切、自然……那么,刻骨 铭心、魂牵梦绕的爱情不也是需要真纯自然吗?古时的女子偶一回眸 ,然后羞涩的一笑,就绘成一幅“人面桃花”,不仅让崔护心动,也 让今人迷醉,缠绵成一首绝唱,回旋、飘荡……因为自然,没有虚假 ,这情才恰如克艳桃花,明媚、绚烂,而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然在 春风里微笑,凄然,但却美丽。昨日的桃花已败,昨日的爱情不再。
  风袭来,零落的花瓣飘进我的怀中,挥舞衣袖,竟拂起一阵暗香…

建议你写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