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走出自我封闭,摆脱孤僻的性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7:24:05
只能和一些玩的很熟的朋友才有话说.才能放开心怀。
习惯呆在家里,不想去和别人打交道,也不喜欢参加公共活动,和人交往没有热情.
对于别人的想法很在意 .喜欢想很多.到最后只好就放弃做事了
和一些长辈,或一些有地位的大人在一起就显的很胆怯,感觉没有话说。
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碰到自己喜欢的人,就觉得自己配不上别人。
我知道这样的性格在现在的社会是不行的,我很想改变下自己,希望大家帮帮我.谢谢

自信,你走出怪圈的第一步。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相信自己一旦和别人玩,会受到大家的喜欢的。
再者,你能意识到你自己的问题,说明你已经迈向了改变,迈向了新的开始。
然后就是平常的心态,做人不卑不亢,以平常心去和别人交往。
相信你会走出自闭的阴影的。

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自我封闭是指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自我封闭心理有如下特点:
一、普遍性。即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等。
二、非沟通性。有封闭心态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随爱犬而去的男青年就属于这类心理障碍者。
三、逃避性。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和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自我封闭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另外,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
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从青少年来讲,如果他没有掌握一些技能,就意味着他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就没有发展出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这样就出现了孤单与孤立。从中年人来讲,如果他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常常表现出不与他人来往。从老年人来讲,丧偶或丧子的打击,儿孙们远离自己,很易使老人心灰意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