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语文教学的模糊情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4:27:53

语文感悟,在感的基础上有所悟,而不重抽象分析。它所抒写的仅仅是具体情境中瞬时的体验。这种以人为本的感悟传统,不想竟与当前的创新教育息息相通。
二、语文创新的泯灭。
语文课缺乏创新的现象极为普遍。究其原因,大抵有二:其一,迫于应试压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以致对文章的段落划分、段意归纳、中心提炼,均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于连对段意、中心的表述上都作了统一,明确到了极点。其二,教师的观念问题。不少教师仍固执地坚持着课堂教学的明确论,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一切的问题,统一所有的认识。我们听课时常常可以听到“懂了吗?还有问题吗?”这样的问话。其实,阅读本身的魅力就在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见解只要言之成理,都可包容。大可不必为问题争执不下,思想不能统一而有所遗憾,相反倒是件幸事。
三、模糊教学的构建。
欲焕发语文创新的生机,模糊教学不失为一剂良药。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所谓模糊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自由包容性的教学。无论是教学情境、教学评价,还是师生角色关系,其内涵均不是单调刻板的。它给学生的思维、处事留下了极为广阔的自由空间,直接成为激动学生思维的动力。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这是一种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性教学相对立的教学思想。
模糊教学与语文感悟是密不可分的。模糊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营造学生进行语文感悟的大环境,促发学生的感悟思维,创造性地学习语文。
对模糊教学的教学策略,我作了些有益的探索,形诸文字,求教方家。
1创设模糊情境。
所谓模糊情境就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境,可分为形象性模糊情境、问题性模糊情境等。
① 形象性模糊情境。
为了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达到体悟语言文字的目的,教师利用声音、图象等手段,设置一个较为空灵的情境,即形象性模糊情境。所谓的“空灵”,就是形象既具体可感,又留下了思维的空白,成为学生感悟语文的契机。
如《三顾茅庐》一文的教学中,进行角色朗读训练时,我对《三国演义·三顾茅庐》这段录象作了改造,画面剪辑后,再去声处理,让学生为它配音。这样情境中保留了鲜明的视觉刺激,留下了声音的空白。人物戏剧性的神态、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根据各自的体验确定语气、语速、重音,用声音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领悟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