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的清如许 后面一句是什么???急急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7:15:37

惟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鉴:镜子。

  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

  渠:它,指方塘。

  朱熹(1130-1200),南宋诗人,哲学家.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1130-1200),南宋诗人,哲学家.
你问我这里的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源头之水是流动的水。就是说,你问他为什么他有那么丰厚的知识,是因为他读了很多的书。

观书有感
--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