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家信至有感赏析加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23:27

您好,请参见祥解:

  念奴娇·家信至有感
  【清】吴兆骞①
  牧羝沙碛。待风鬟,唤作雨工行雨。不是垂虹亭②子上,休盼绿杨烟缕。白苇烧残,黄榆吹落,也算相思树。空题裂帛,迢迢南北无路。
  消受水驿山程,灯昏被冷,梦里偏叨絮。儿女心肠英雄泪,抵死③偏萦离绪。锦字闺中,琼枝④海上,辛苦随穷戍。柴车冰雪,七香金犊⑤何处?

  【注】①吴兆骞(1631-1684),字汉槎,江南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旋以科场蜚语舞弊案,受到牵连,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二十三年。
  ②垂虹亭,吴江名胜。
  ③抵死,终究,总是。
  ④琼枝,即玉树、琼树,常用以比喻美好的人物。
  ⑤七香金犊,用多种香料涂饰过的,让金黄色的小牛驾着走的车。

  吴兆骞(1631~1684),字汉槎,吴江松陵镇人。吴兆骞9岁作《胆赋》,10岁写《京都赋》,少年时即声震文坛。清初,江南士大夫各自结社,慎交社、同声社较为著名,吴兆骞曾主盟慎交社,与诸名贤角逐艺苑。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南闱科场案发,被诬卷入其中。翌年,兆骞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在复试中,他负气交白卷,被革除举人名。顺治皇帝亲自定案,兆骞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
  吴兆骞在宁古塔期间,开馆授徒,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并创造了100篇边塞诗、抗俄爱国诗及以宁古塔名胜古迹为题材的作品及咏叹诗。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正处于流放期间。“羝”即公羊,这里,我们会想到“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的苏武,这里两个人虽然牧羊的起因不同,但这里用“牧羝沙碛”四个字不仅交待了自己的流放生活,而且里面有一种也以苏武自比,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的耿介的性格。在水边的沙地牧羊,“风鬟”是以“鬟”喻云,本词借本句乌云低垂,天阴欲雨的情形。这里既是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也是作者情感的折射。

  垂虹亭,位于吴江利往桥上。利往桥,又名长桥,因上建有垂虹亭,所以又名垂虹桥,是松江之上一座著名的桥梁,始建于宋代。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地处松江和江南运河的交汇点,濒临太湖,是宋代文人南来北往水路交通的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