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保险的基数变动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3:10:54
我因为工作变动,上保险的基数从2000 变成了 1500 ,这样会使我以后的养老金变少,加入以后再换工作,保险基数再由少变多了,这样养老金会不会变多一些,这是怎么算的

假如说按2000基数上保险,以后的每月养老金是多少

基数变少了,今后养老金的领取肯定会变少;同理,如果基数变多,今后养老金也能多领。

  保费交纳:
  个人账户: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8%
  统筹账户: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20%

  养老金领取:
  基础养老金:本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0%(30%)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实际累计额/(平均余命-退休年龄)×12个月

  从上面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养老的领取差别,关键在于个人账户的积累和领取年龄的选择(交的少,领的少;领的早,领的少)。

  按2000元的基数上保险,假如缴费35年,社会平均工资和个人工资一直都不涨的话,如果想60岁退休:

  基础养老金=2000元×20%=400元/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元×8%×12个月×35年/(80岁-60岁)×12个月=280元/月

  把两个账户加起来,那就是680元/月的退休金,当然,这是假设社会平均工资2000元/月来算的,实际情况下还会有通胀的因素,国家会涨基础的社平工资,而各个地区的社平工资又不一样。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实际的养老领取也会存在差距。
  北京08年社平工资大概4000元/月吧,如果08年退休的话,大概1000多每个月,差不多就这个概念吧。毕竟你要了解,社保就是低水平,广覆盖。
  就先说这么多吧,细节部分想了解的话,可以给我留言(累死我了)。

养老金计算公式

(退休前1年当地社平工资+个人指数化工资)/2*1%*交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个人指数化工资就跟历年交费基数有关了,简单点说就是历年交费基数的平均数,个人指数化工资高,交费时间长(同样进入个人账户部分的钱也更多),将来的养老金会更多

交费基数的影响是平均数,只有长期高基数或者长期低基数才会导致养老金大幅变化的,短期内的变化,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