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戈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9:27:59
解释“戈”字,解释词语

“戈”的意思是: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勾刃兵器之形。隶定字形从弋,从丿,会意。“弋”指“巡逻中的戈”,即“游戈”。“丿”是具有否定含义的特殊符号,意思相当于“不”。“弋”与“丿”联合起来表示“不在巡逻状态的戈”,即指“静止状态的戈”、“竖立状态的戈”。本义:作为主战装备和进攻性武器的勾兵,一种曲头兵器。说明:中国古代商朝至战国时期的典型进攻性兵器是曲头的“戈”,从秦代开始戈逐渐被戟和矛所取代,西方古代的典型进攻性兵器是直头的“矛”。这种主战兵器的差别是由军阵作战方式决定的。在方阵进攻时,战车部队正面出击,高速闯入敌阵,站在车上的戈兵借助车势用戈头“收割”车边敌人的头颅,就像镰刀一样。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袁可立)笥经文起胸库,武戈止手,探骊不怵。——明 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7.戈其实是骨武器鹿下颌骨的仿生品,鹿下颌骨去掉门齿部分,可以得到两件骨武器,戈酷似完整的带升支部的半边鹿下颌骨。在前青铜时期,这种半边鹿下颌骨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骨武器,在山顶洞人的山洞中即有发现,用途为狩猎。人类战争开始后,即用于战争,直到后来被青铜武器代替。

“铜戈”的意思是:
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勾兵”,用于钩杀。由铜制的戈头、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