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解释和感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4:43:41
感想啊,老大!

我来感想!
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仅要掌握好科学知识,更要关心国家大事,以兴国为己任。当今时代是开放的时代,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要求已不再适用。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需要,将来国家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虽然大话连篇,你凑合着看吧!还有,可以说说如今的学生一味追求外国风尚,连端午节习俗都让韩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事,联系这些,总之,关心国家是中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

这副对联体现了顾宪成主持东林书院的宗旨,反映了在风雨如晦年代,莘莘学子刻苦读书的情景。“声声入耳”、“事事关心”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 贤书”形成极大的反差,它不仅强调读书人要好好读书,而且要关心国事,以天下事为己任,确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联语寄意述怀,立意高远, 音调回环铿锵,节奏急促和谐。难怪著名学者邓拓在1960年5月参观东林书院时有感而发:“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下间;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 斑。”但是,与邓拓有着同样抱负的众多有识志士没有料到的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腥风黑雨席卷全国,到处是“批判”、“打倒”、“横扫”的口号
声和只读一本书的浪潮声,“声声入耳”变成了“声声震耳”,“事事关心”变成了“事事担心”。东林书院的这副名联,也遭受了不白之冤,被摘到市中心,当众焚烧。

而坚持“事事关心”的大小邓拓们,果真应验了“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的悲惨情景。

回顾历史,反思过去,有许多事,其实是不可能事事关心的,有些事“在心”即可,有些事“尽心”则罢。追索东林书院名联的由来和变迁,有其不寻常的经过。

据传,顾宪成幼时在张泾桥读书非常刻苦用功,且善于作诗应对。一次在外任知州的陈云浦风雨夜泊张泾桥,慕名找到正在读书的少年郎顾宪成,当场出了上联“风声雨声 读书声,声声入耳”,顾宪成随即对出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的下联,一时传为美谈。

这副对联初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