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后导电性变大怎样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7:25:40
我觉得有2个解释:1,弱电解质中加入了不反应的强电解质,所以导电性增强

2,本质上解释:加入了氯化铵,电离出的铵根离子虽然使一水合氨的电离逆向移动,氢氧根浓度减小。但根据勒沙特列原理,铵根浓度增大得更多,所以导电性增强。
到底怎样解释更清楚些呢?多谢各位大侠指点一二!

我想到一个可能形象的解释:假如氨水电离出2个铵根,2个氢氧根,现在我加入10个铵根离子,根据勒沙特列原理,电离逆向移动,氨水电离出的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都会减少(假如减少都是1个),但是离子总数比原来多多了。
感觉有点牵强!

你第一个解释基本上正确啊

你想想 NH4Cl 在水中完全电离 产生大量的离子

而本来氨水的电离就只有百分之几

就算抑制了它的电离

也没什么影响的

就像在Na2CO3中加入NaOH一样啊

第一个理由是成立的,也是主要的,单单是加入的氯离子也能导致导电能力大增,只要有了强电解质,相比之下弱电解质的导电效果小得可以忽略,所以你的第二种考虑或许是存在的,但效果远小于第一个解释。

弱电解质的离子含量是很低很低的,加入了强电解质,虽然使得水和氨电离逆向移动,但是减少的量和增加的离子量更不不再一个等级上,差的10的N次方倍。。所以你用第一条理解就可以了。